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:脉冲电磁场可改变血液循环状态和病理状态

2021-08-07 23:27:06
文件类型 :
.pdf
页数 :
2
立即下载

本文节选自“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-健康系列丛书”《百病之源——微循环障碍》第220页。


作者介绍:

张冰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现任“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”主任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;发表专著1部,参编教材、编著20余部;获得专利8项。参加重大专项课题6项。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,博士研究生5名,其中1名为留学生,博士后2名。

大卫·贝林:美国生命大学脊骨神经医学教授,清华大学访问学者,清华大学-生命大学脊骨神经医学研究中心主任。

王纬: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讲师。


PEMF为高能非电离子辐射电磁波,在临床应用上的PEMF为极低频,频率3-30Hz,其特点是,磁场强度变化快,可以很快由零升到峰值,又很快由峰值下降到零。磁场的突然出现、消失和间歇重复出现,可对直接和间接患处产生很好的治疗效应。


医学临床中,采用极低频段的好处是确保绝对安全,其频率范围只相当于手机(300~3000MHz)的万万分之一[1兆赫(MHz)=1000千赫KHz=1000000Hz],波长却是手机(10—1dm)波长的1万万倍(100~10Mm)。极低频不产生热效应,只产生流体的机械塑形作用,并通过不对称的宽幅脉冲影响各种生物过程,这也是极低频治疗患者感觉不到发热的原因所在。


细胞的碳原子由原子核(六个质子和六个中子)和六个电子组成。如果把原子核比作一粒芝麻,其电子的运动范围有一个体育场那么大。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都有确定的自旋角动量,由于它们在核内运动是有轨道的,因此又有相应的轨道角动量,简称核自旋。通过加速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,可获得原子核的高自旋态,从而增强细胞中碳原子的活性,改变血液循环状态和病理状态。


百病之源——微循环障碍

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:PEMF可改变血液循环状态和病理状态


400电话
客服微信
我要合作
索取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