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选自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、中华医学会编者、岳寿伟和何成奇老师主编的《 物理医学与康复学进展【2015-2018】 》“第七章 肌肉骨骼康复进展”之“第五节 骨关节炎康复研究进展”。
骨关节炎(osteoarthritis,OA)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、破坏,软骨下骨重建异常,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及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。该病好发于 50 岁以上人群,女性高发于男性。2015年1月至今,OA的康复治疗有了较深入的探索,在基础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研究成果。
一、基础研究进展
(一)运动疗法对软骨代谢与软骨下骨重建的影响
……
(二)物理因子对软骨代谢与软骨下骨重建的影响
1、治疗性超声
……
2、脉冲电磁场
(1)对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影响∶
Yang等观察了脉冲电磁场(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, PEMF)对大鼠不同时期膝OA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。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早期组、中期组和晚期组。每组又分为PEMF组、OA 模型组和对照组。OA模型组和PEMF组大鼠接受乙酸钠造模。PEMF干预参数设置为频率75Hz,强度1.6mT,每天2小时,共4周。各组大鼠在干预后,进行显微CT扫描、甲苯胺蓝染色和ELISA分析。结果显示,与OA模型组相比,早中期进行PEMF干预能够更为有效地保护软骨结构,延缓软骨下骨重建,而晚期干预效果并不理想,PEMF修复作用主要通过增加骨和软骨合成,抑制骨与软骨分解实现,因此PEMF对大鼠早期膝OA软骨下骨微观结构和软骨退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(2)脉冲电磁场参数优效性研究:
谢薇等比较了2种不同场强的PEMF对大鼠膝OA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的影响。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∶ 0.8mT PEMF组、1.6mT PEMF组、OA组和正常对照组。2个PEMF组及OA组大鼠右膝关节接受0.2mg碘乙酸钠注射,建立OA模型。4周后,2个PEMF组接受频率为75Hz,0.8mT或1.6mT,每天2小时,4周的PEMF治疗。采用甲苯胺蓝染色OARSI评分和显微CT扫描分析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。结果显示,与OA模型组相比,2个场强的PEMF干预均保护了软骨与软骨下骨结构,病理组织切片发现软骨表层均相对完整,轻度纤维化,潮线清晰,显微CT显示软骨下骨骨小梁数、厚度及体积分数均显著升高,但2个场强的OARSI评分及软骨下骨参数分析无明显差异。
(3)潜在信号调控机制:
Yang等探索了PEMF改善大鼠膝OA软骨下骨的机制。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OA组、PEMF组和对照组。OA组和PEMF组大鼠接受碘乙酸钠造模。PEMF干预参数为频率75Hz,强度1.6mT,每天2小时,共4周。各组大鼠膝关节在干预后进行显微CT扫描、RT-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。结果显示,与OA组相比,PEMF干预显著增加了软骨下骨骨小梁的体积分数、厚度及数量,降低了骨微结构之间空隙,免疫组织化学与RT-PCR结果均揭示PEMF可上调 Wnt3a、β-catenin和OPG的基因表达,但未发现LRP5和RANKL基因与蛋白水平的变化,因此,认为PEMF可能通过调控Wnt/β-catenin与OPG/RANKL/RANK信号通路保护大鼠膝OA软骨下骨。
Zhou等观察了PEMF对大鼠膝OA软骨退变的修复作用,并探索了软骨修复作用可能的生物学机制。30只大鼠行前交叉韧带切除术后被随机分入假手术组、手术组及 PEMF治疗组,PEMF干预参数为频率20Hz,强度8mT,每天40分钟,共12周。取样后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软骨形态,分析尿样中胶原降解产物CTX-Ⅱ,运用ELISA 及RT-PCR法检测ERK1、c-Jun、p38、MMP-13、MMP-3 表达。结果显示,相比手术组,PEMF 明显降低了尿液中CTX-Ⅱ水平,保护了软骨结构, PEMF 显著降低了Mankin关节评分,下调了MMP-3的表达水平。尽管相比手术组,PEMF不能显著下调ERK1、c-Jun、p38、MMP-13的表达,但PEMF保护软骨的调控机制仍与下调软骨分解代谢因子MMP-3水平相关,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实现。
参考文献: